内蒙古晨报官方网站 | 24小时记者帮您热线电话:0471-96796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047123456
您当前的位置: 晨网>>文章>>城市>>包头

七年之“味”

时间:2020年10月27日 编辑:郭治华 来源:包头晚报

  七年坚守,看着眼前上万亩良田,于树杰感慨万千。

  “正月里,开的什么花?开的是党给我们的幸福花;二月里,开的什么花?开的是老于带领我们脱贫的致富花……”午后,坐在大瓦房里阳光充足的炕头上,81岁的贫困户和改变拉着驻村第一书记于树杰的手,唱起了自己改编的《五月散花》。

  这首歌,老人唱过无数次,还经常和三儿子在快手直播时唱起,老人说:“要是没有共产党,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没有中国二冶等帮扶单位的全力扶持,没有把家安到穷山沟里的老于书记,我们哪儿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丰收的甜

  10月13日6时50分,于树杰就来到了村民张存友家。他要在张存友下地收葵花前,将他家的电路修好。

  张存友家的新房子总有用电短路情况,早就知道驻村第一书记于树杰是修电的高手,但知道他太忙,张存友一直不好意思打扰。随着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短路越来越频繁,不得已他给老于打了电话。

  秋收的关键时期,村民们只有清晨在家。于树杰接到电话后,当晚就收拾好工具箱,天还没有亮透就来到了张存友家。不到一个小时,更换两条电线,困扰张存友家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临走前,看到自来水管渗水,于树杰又随手把水管修好。

  10月中旬的固阳县怀朔镇壕口村,早晨的气温已接近冰点,只穿着一件单衣的于树杰,放下工具箱,又来到葵花大户刘晓的葵花地里。刘晓是沙驼国村村支书,一起收葵花的时候,于树杰跟他商议怎样能把村里的葵花卖出好价钱。

  被丰收压弯了头的葵花沉甸甸的,村民们笑弯的嘴角更让幸福的气息充满山梁。看到又来地里帮他们忙活的于树杰,隔着老远,村民就大喊,“老于,老于,来我地上吧,中午家里做了胡油烙饼,忙活完,叫上工作队的他们几个,一起来吧……”于树杰的手不闲着,大声地回应着,“好,好!”

  田地里,和村民一同忙碌的于树杰,已看不出城市人的模样,可他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在这里7年,他和壕口村640户2290位村民变成了一家人,也带领他们从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到现在的1.3万元。

  过往的苦

  7年前,中国二冶集团选派直属项目部综合部部长于树杰进驻固阳县怀朔镇壕口村作为帮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壕口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位于固阳县怀朔镇东南部,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步伐比较缓慢。

  接到任务,于树杰下定决心,“不带领壕口村的村民走出贫困,我就不离开!”“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也在打鼓,不过我也不断鼓励自己,我已经50岁了,人的一生已经走过一大半时间,如果能在人生最成熟的年纪为贫困百姓做点什么,为自己的人生留点什么,是多么值得的一件事啊!”

  2014年4月26日,于树杰第一次走进壕口村。生机勃勃的春天,从半坡梁上望见的沙驼国村却是一片荒凉,整个村子里只有三四间瓦房,其余的房屋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土房,村民的院子都是葵花杆、树枝围拢起来的。走进村里,于树杰的内心更加凄凉,老弱病残看到外人走进村里都带着惊奇的目光。镇上随行的人介绍于树杰是扶贫干部,村民的眼中闪着的却是质疑和漠然。

  只有深入地了解才能找出“穷因”,最终挖掉“穷根”。

  壕口村12个村民小组遍布在山梁和山沟里,想要知道每一户每一个人的情况,需要徒步探访。最远的村子保力图,藏在半山坡,总共只有7户人家,如果没有熟人引领,根本找不到那里。

  一个月时间里,于树杰记录下每个家庭的情况,爱说爱笑的他变得沉默起来。

  “村民的困难远比我想象的严重,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75户332人。留在村里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口,丧失劳动力的占到百分之六十。”于树杰至今还留着当年记录村民情况的笔记本,磨损严重的笔记本如今成了骄傲的见证,“他们全都脱贫了。”

  于树杰清楚地记得,他来沙驼国村最初的日子一直和患病的高保田挤在高保田父亲留下的土房里,屋子四面的墙全部开裂,屋里除了大炕和水缸,什么都没有。

  高保田回忆,“老于来时,瘦瘦高高、白白净净,根本就不像能留在村里的人。我真的没有想到,他能睡在我的大炕上,一两个星期不洗澡,一日三餐全吃没有油的干土豆。看着他半夜睡不着起来抽烟,我开始相信他是真心下来干事情的好干部。”

  安家的难

  初来的时候,村民见老于不喝酒,又一口东北口音,私下里都管他叫“侉子”,对他很不信任。每天晚上,于树杰都摸黑来到村里的娱乐点,听大家说点儿啥。那时村里没有路灯,村里坑坑洼洼的路于树杰不熟悉,好几次摔到坑里。

  “当过空军部队雷达兵,在企业也干过最基层的工作,这些困难对于我不算什么。那个时候我着急的是任务不仅要早完成,还要完成得漂亮。”后来,于树杰又把家搬到到了刘晓家里,想从这个有想法的人身上找到突破口。

  于树杰回到中国二冶“娘家”,把工作情况直接汇报给董事长,并邀请他来到壕口村。看到壕口村没有办公场所且卫生条件简陋,董事长当即决定为村委会修建办公室、卫生所。

  一排瓦房建起,于树杰又联系包钢医院,建立了“内蒙古包钢医院怀朔镇壕口村流动卫生院”。

  “家”安在了这里,村民开始信任于树杰,很多村民提出不叫他书记,就叫他“老于”,这样更亲。

  为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于树杰在二冶集团帮助下,采取“联合+技术+帮带”多管齐下的扶贫措施推动壕口村产业发展。与帮扶单位固阳县水利局积极沟通,县水利局累计投资69万元,争取农牧业及滴灌带奖补资金42万元,恢复滴灌种植4000亩。为调整种植结构,于树杰协调县农牧局,为村里免费提供马铃薯高垅播种机一套,在沙驼国等4个村推广种植400亩,同时引进中药材白芥子500亩,受益贫困户121户254人,人均增收1200元。

  在养殖业方面,于树杰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在沙驼国村推广大红公鸡的养殖,共修建鸡舍66间,养鸡1500只。中国二冶集团与固阳县水利局共同出资12600元购买鸡苗630只,分发到60户贫困户家中饲养。

  土豆、白面、莜面、土鸡、土鸡蛋都开始丰收,于树杰又变成了推销员,一个个单位成为壕口村农产品的“粉丝”。

  幸福的暖

  “以前壕口村里全是土路,环境也是又乱又脏,现在铺上了水泥路,便民超市、标准化卫生室、图书室更是解决了农牧民生活、看病、休闲的问题。这都是‘精准扶贫’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贫困户高国珍、赖长凤夫妇谈起老于和“精准扶贫”,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颜。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壕口村从排名倒数的后进村一跃逆转为先进村,于树杰带领的工作组受到怀朔镇党委和固阳县委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16年,壕口村被评为固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并一举摘掉了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级贫困嘎查村称号。中国二冶集团荣获“包头市精准扶贫攻坚工程良好帮扶单位”称号,于树杰荣获“包头市精准扶贫良好进驻村干部”称号。2018年底,壕口村如期实现“贫困村”摘帽。

  在2016年危房改造过程中,于树杰跑前跑后,不分昼夜,“那个时候我真想把村民们全都拉到城里去看看,告诉他们党的好政策,不仅仅是让他们吃饱吃好,同样也想让他们住上和城市人一样舒心、敞亮的大房子。”

  67岁的高保田的土房房变成了家里有厕所、有客厅的90多平方米大瓦房,5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还有政府给盖的标准鸡舍;高国珍、赖长凤夫妇养羊一年有了几万元的收入;81岁的和改变坐在家里啥也不干,一年的收入也超过了万元……

  “四月里,开的什么花?开的是跟党走的太阳花;五月里,开的什么花?开的是致富不忘党恩的报恩花……”午后温暖的阳光里,和改变眯起眼睛幸福地唱着,于树杰高兴地拍着巴掌配合着节奏,窗外,大红公鸡卧在窗台上,绵羊卧在阳光里,幸福的生活就在这样的一派祥和中铺展开来。(记者 赵永峰 摄影 李强)

线索征集:内蒙古晨报现面向社会各界朋友征集新闻线索,热烈欢迎大家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8047123456,分享您身边的新闻。
晨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