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晨报官方网站 24小时记者帮您热线电话:0471-333911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47967967
您当前的位置: 晨网>>文章>>城市>>兴安盟

“五四”群像·向“西”而行|鞠兰娇:青春在泥土中绽放

时间:2025年05月04日 编辑:王海清 来源:晨网

3_5五四鞠兰娇1140.png

  内蒙古晨报晨网·速闻新闻记者 翟艳

  站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日嘎斯台乡的土地上,27岁的鞠兰娇将裤脚挽得更高了些。她熟练地帮老乡测量房屋面积,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中,几位老人正拿着她刚送来的医保政策手册反复端详。

  “两年前,我以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足够深,直到真正踩进这片泥土,才读懂‘扎根’的分量。”

  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姑娘,鞠兰娇的“西部计划”选择带着“归根”的深意。曾经的家乡在她记忆里是"村口大柳树下的乡音、灶台上飘着的饭香",而当她以志愿者身份重返家乡时,她的人生又一次同家乡土地发生关联。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需要用脚步丈量

  2020年,鞠兰娇从高校毕业后主动报名“西部计划”,成为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哈拉黑社区的一名基层服务者。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用脚步丈量。”鞠兰娇的工作日志里记录着这样的感悟。

3_5五四鞠兰娇1136.png

  在鞠兰娇的工作台历上密密麻麻写着:帮86岁的王奶奶补办高龄补贴,带留守儿童跳健身操……最让她骄傲的是2022年参与人口普查时“磨破两双运动鞋”的经历。“有户人家电话打了18次才接通,后来发现他们在外地打工,凌晨下班才能接电话。”

  这个被居民唤作“娇娇老师”的姑娘,逐渐摸索出基层工作的“温度密码”。她负责执行的“银发婚纱照”活动为七对金婚老人定格幸福;组织的“课后小课堂”成为孩子们每周最期待的时光。两年间,她和同事推动解决居民实际困难100余例。

  在泥土中读懂民生刻度

  “真正的成长不是在舒适区,而是在矛盾的最前沿。”这是鞠兰娇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一张泛着暖光的合影——2020年元宵节,她参与组织的"饺子宴"活动,辖区内多位居民齐聚社区活动室,居民围坐在长桌旁分享亲手包的饺子,蒸腾的热气模糊了镜头,却让每张笑脸显得格外温暖。

3_5五四鞠兰娇1142.png

  让这个内向姑娘蜕变的,不仅是电子表格到田间地头的跨越,更是对基层治理的深刻领悟。她主动承接自治区"守望成长"项目,带着聋哑儿童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有个孩子把人生第一幅画送给了我,画上是居民手牵手跳舞的场景。” 说起这些,她眼中泛起泪光。

  “纽带”两端的双向奔赴

  服务期满后,鞠兰娇选择继续扎根基层。她的办公桌上摆着哈拉黑乡的泥土标本。

  问及如何定义这段经历,她写下“纽带”二字,“纽带是连起政策与民心的最后一公里,是系紧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更是连接起我们这代人与乡村振兴的约定。”

  采访结束时,她指着社区宣传栏里老人们婚纱照下的留言——“78岁大爷:这辈子头回穿西装,帅得很!”阳光掠过她晒成小麦色的脸庞,这个曾自嘲“社恐”的姑娘笑得灿烂:“你看,这就是我找到的‘双向奔赴’。 ”

 

线索征集:内蒙古晨报现面向社会各界朋友征集新闻线索,热烈欢迎大家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471-3339111/18947967967,分享您身边的新闻。